三亚罗蓬村脱贫新模式:
45名党员亮明身份扛起扶贫责任
本报三亚6月21日电 (记者易宗平 通讯员谢宛峯)绿油油的槟榔苗长势正旺,一个人托起一株苗耐心讲解,另一个人边听边观察——今天,三亚市吉阳区罗蓬村党员王少明又来到自己帮扶的脱贫户王明荣的产业园里,就“如何加强槟榔栽培管理”进行“授课”。
今年60岁的王少明已有39年党龄。在他家大门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共产党员家庭”牌子,标明了他所联系帮扶的3户贫困村民的名字。牌子的上端、下端,分别印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的红色字句。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就要理直气壮地亮出身份,更要主动扛起扶贫的责任!”军人出身的王少明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王少明家有5亩槟榔林,由于管理得法,2017年增收30多万元。加上还有芒果产业以及农闲时的务工收入,王少明家成为村里的致富典型户之一。他自告奋勇,鼓励村里的3户贫困村民种植槟榔,并且每周都要进行指导。
罗蓬村的三亚惠农东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吉立斌,是一位有17年党龄的致富带头人。今年45岁的他,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已吸纳全村贫困村民参与养羊。脱贫户蓝德冲家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户。
刚走到蓝德冲家门口,一副对联立即跃入记者眼帘:“政府牵头精准扶贫开富路,村民立志勤劳创业挖穷根。”他十分感慨:“这副对联写出了我们的心声,我家现在是多种经营,以后不用再当贫困户了!”
蓝德冲说,他家依靠合作社养殖的30只羊,去年获得分红1.5万元,加上光伏发电和他家开办的电商服务站,以及其他务工收入,年收入不低于6万元。
“合作社不仅每年为养羊贫困户分红,更重要的是激发起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掌握养殖技术。”吉立斌说。
说起发挥党员“双带效应”,罗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吉明豪介绍,由党员农技能手带动贫困户的做法,目前已成为村里的一种新模式——如今已有45名党员自身带头致富后带动贫困户一起致富。同时,在市、区帮扶单位和帮扶企业支持下,2016年,该村86户349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摘掉了“穷帽”,目前处于巩固提升阶段。
吉明豪表示,在继续带领全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还要培养和吸收一批年轻有为的村民加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